消失的日本人!日本每年將近10萬人“人間蒸發”,他們究竟去了哪里
“在日本,每年都有將近10萬人人間蒸發”。
在背負上“自殺大國”的名號之后,日本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突然失蹤,而其中大多數人都是自己決定消失的。
沒能考上好大學
工作競爭壓力大
家庭重擔難喘息
面對世間種種不順心,有一批日本人不愿再背負這樣的壓力和恐懼,不愿成為誰人的期許或希望,于是,他們選擇切斷與所有人的聯系,離開所有的親人朋友,舍棄一直以來的居住之所,突然地人間蒸發,就此消失。
兒子雄一(音譯)
他是一個普通的建筑公司員工,一直照看著自己年邁生病的母親。
然而,母親久病不起,看護費、醫藥費、食物、房租、生活開銷……一眼看不到頭的經濟壓力,讓本就拮據的雄一徹底破產。
于是,他選擇了失蹤。
“我無法忍受再讓母親失望了。她給了我一切,我卻沒有能力照顧她”。
逼至絕境的雄一把母親安置在了一家廉價旅館當中,把她留在了那里,然后決絕離開。
再也沒有回去過。
雄一消失在了東京東部的街道中,打著廉價的違法零工,和其他選擇失蹤的人一起,擠在又臟又小的房間里,房間里沒有衛生間、沒有網絡,甚至在晚上6點之后不許說話。在雄一心里,這閉塞一隅,可能就是他最終的歸宿。
“這條街上的人,全部都是已經‘不存在于世的人’。在選擇逃離社會之后,我們的存在就已經被抹殺。我們就在這里,慢慢地殺死自己”。
無力照顧母親周全的恥辱感,讓他“抹殺”掉了自己。
丈夫典弘(音譯)
典弘是一個40歲的工程師,工作體面,家庭美滿,夫妻恩愛,孩子可愛。就在生活平淡幸福之時,他突然失業了。
恥于被炒魷魚的典弘不好意思告訴妻兒,于是他瞞著所有人,每天還像往常一樣,早早起床,換上西裝打好領帶,吻別妻子,開車出門。
他還是開車到了公司,但卻車都沒下,坐了一整日,不吃東西,不和任何人說話。整整一天。
這樣的生活典弘堅持了一周。他太害怕了,害怕家人知道他失業,知道真相。他受不了了。
“出門后整整19個小時,我都坐在車里等著。因為之前晚上我經常和同事領導去喝酒,不會很早回家。終于能回家,我開始發覺妻子和兒子內心的疑惑。我覺得自己太對不起他們了,我已經拿不回工資來了”。
于是,在發工資的那天,他還是如往常一樣出了門。不同的是,他走向離家最近的車站,坐上與公司方向相反的電車,從此人間蒸發。
典弘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話,也沒有留下紙條,就這么消失了。他的妻兒都以為他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典弘改名換姓,活在一個連窗戶都沒有的房間里,聆聽著自己生命的流逝。
“我已經回不去了。我也不想讓家人看到我這個樣子??纯次野?,我現在像什么樣子?我什么都不是。就算明天就這么死了,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是誰”。
失業無力供養家人,無顏面對妻兒期待的恥辱感,讓他把自己囚禁于牢籠,再不見天日。
女兒真紀子(音譯)?? ?
“請原諒我的擅自離開,謝謝你們的笑容,謝謝你們的鼓勵,拉比(玩具)、媽媽和爸爸,你們一定要開心?!?/p>
四年前,21歲的真紀子毫無預兆地離開了家。她剛剛經歷了分手失戀,遲遲無法走出來。但她從未和父母提過離開,最終只是留了這么一封信,就突然消失了。
時至今日,她的父母依舊不敢相信,自己的女兒就這么走了。手機、鑰匙、任何私人物品都沒有帶在身上。
父母至今還保留著她的房間,原封不動,以此告訴自己,女兒還有回來的可能。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們也慢慢從希望轉為絕望。
我開始告訴自己,女兒可能永遠都不會回來了,這就是最后的結果,而我必須接受。
如果她不想見我們,我們又何必勉強。
警方沒有發現尸體,只能判定她是離家出走。所以警方也不會積極介入這類事件的調查。
真紀子的父母為了找到她,每天都會在女兒可能路過的地方,等上半個小時,一個小時,他們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,希望有天能看到女兒熟悉的身影。
一天天的等待,一天天的失望。最終,真紀子的父親說:
“我們當然希望女兒還活著,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想,恐怕她已經死了。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掙扎循環,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將深陷其中”。
——選擇消失的人那么多,個個都有自己的理由。
20世紀70年代,“蒸發”一詞開始出現,當時,因為處在男女結婚之后還無法輕易離婚的年代,所以有人選擇“人間蒸發”來逃避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夫妻關系,以重獲自由。
日本失蹤人數暴增,是在20世紀90年代,也就是日本泡沫經濟崩盤之后。
經濟情況急轉直下,原本對未來充滿憧憬和信心的日本人一夜之間跌至深淵,累累負債、前途渺茫,加上原本背負著的壓力和重擔,讓他們再也無法承受,“失敗者”的恥辱感與日俱增,一日一日地刺痛著他們的心。
而這種對“恥辱”的極度敏感,從上個世紀一直延續到了現在,學業、戀愛、父母的期待,種種都可能成為“恥辱”的源頭。
而無法擺脫恥辱感的人,最終要么選擇自殺,要么,人間蒸發。
——只要逃離親人、逃離社會、逃離責任,徹底流放自己,自己放棄自己,就好了。
那些沒有選擇自絕生命的人,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“社會性自殺”。
驚人的是,在“失蹤文化”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,日本開始出現了各種關于人間蒸發的書籍,上面會教你如何毫無聲息地消失,雖然書封上寫著“未滿十八歲請謹慎購買”,但卻也堂而皇之地擺在所有人的面前。
但是另一方面,在日本,“失蹤”已經成了大家心中約定俗成應該回避的話題,和“自殺”一樣。留下來的人都很少會提起離開的人?!笆й櫋北澈蟮男邜u文化,讓他們覺得自己身邊有一個“逃避現實的人”,是一件很沒面子,敗名聲的事情。
可那些逃避現實的人,也是因為“羞恥文化”才決定失蹤的。
多諷刺。
日本這個社會似乎在告訴所有人,你可以消失。
但是,這個社會本身,或者說日本人,卻并不接受那些消失的人。
本文為滬江日語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